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竭诚为您服务

今日日期:2025年05月02日 Friday 11:52:26

新闻动态

GREEN HOSPITAL · 465

惊险! 90岁老人突发心梗,急诊介入挽救生命

来源:文化建设办公室 时间:2018-07-16 浏览次数:3785


7月12日,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里,90岁的史老正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下床活动。说起他一周前的手术,心血管内科李中言教授、于东汇教授都不约而同地用“惊险”来形容。


30年高血压、20年糖尿病史 90岁高龄老人突发心梗


家住丰满区的史老是位有着30年高血压、2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 7月2日晚,史老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半小时后,家人紧急送入我院进行救治,入病房时,患者躁动不安,表情痛苦,各项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

随后的心肌酶学和心电检查提示,史老是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泵功能衰竭Ⅲ级。

据心血管内科李中言教授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引起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等,并有特征性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动态演变。

因为该患者为90岁高龄病人,溶栓治疗极易发生脑部等重要脏器出血。尽管冠脉介入治疗是打开闭塞心脏血管的有效治疗方案。然而,对一个90高龄年迈体弱的急性心肌梗死老人来说,风险极高。再加上老人有多年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所以手术风险和难度都增加了数倍。面对垂危的病重老人,如何抉择?!


危险频频发生 40分钟介入手术 患者转危为安


面对老人及家属的求生目光,心血管内科立即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认为只有积极的介入治疗,才有可能挽救老人生命,同时制定了慎密的手术方案及并发症防治预案。在与患者家属良好沟通后,启动绿色通道,争分夺秒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

谈到手术,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于东汇主任和心血管内科导管室李东镐主任讲到,整个手术宛如一场战斗。术中患者心率下降不足40次,立刻植入临时起搏器,起搏心脏跳动;突发室性心动过速,立即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患者胸痛烦躁,血压降低......。造影显示:病人右冠脉粗大,右冠脉近端完全闭塞,可见大量血栓影,左主干80%狭窄,左前降支90%狭窄,左回旋支50%狭窄。右冠脉对病人很重要,需要迅速开通,立刻血栓抽吸,抽出大块血栓,血流恢复,病人立刻感觉胸痛明显缓解。因为血管狭窄严重,立即植入一枚药物支架,血流很好,至此,医护人员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娴熟运用多种介入治疗技术,精准处理频频发生的危险情况,为老人成功实施了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圆满成功!


介入手术给心脏“扫路清障”

挽救老人生命


生命的奇迹总是令人惊喜,距离手术完成不到48小时,史老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迅速恢复,面色红润,活动自如。

“谢谢你们给我父亲第二次生命!这次不到1个小时手术就成功完成了”。史老的女儿激动地向前来查房的于东汇教授握手表示感谢。

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于东汇主任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是猝死的高风险疾病之一,高发年龄为40-70岁,即便是许多年轻患者,都没能逃出死神的魔爪,更何况是90岁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来打通堵塞的血管,抢救急性心梗病人,要的就是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

虽然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很成功,但由于系高龄老人大面积心梗,仍需要面对心梗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的威胁。术后,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积极调整用药,严密监护病人,监测各项指标……,截至目前,史老转危为安、恢复良好。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及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在李中言教授、于东汇教授的带领下,医护团队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效的救治能力,成功挽救了数百位垂危患者的生命。据可查资料显示,为超过90岁的高龄患者成功进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例数目前在国内仍屈指可数。这次手术不仅给了老人重生的希望,也证明了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专业心脏介入技术的雄厚实力。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温馨提示

年纪越大,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大,猝死的风险越高,发病却又往往非常隐匿。急性心血管疾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样,有时症状非常不典型,可能以牙痛、肩背痛、腹胀、呕吐等为首发症状。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要迅速、及时地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因此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讲是最重要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发现有胸痛、胸闷或者上述症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心血管内科咨询电话            64560730、645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