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竭诚为您服务

今日日期:2025年05月03日 Saturday 23:20:59

新闻动态

GREEN HOSPITAL · 465

击碎“心脏上的紧箍咒”,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新突破

来源: 时间:2024-02-07 浏览次数:4020

近日,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团队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新技术--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震波球囊)成功治疗复杂钙化病变,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我院在钙化病变微创治疗的空白,也为吉林地区此项技术的应用率先提供了经验,标志着我院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进入新阶段。

据悉,患者为60岁男性,一个月前因胸闷、胸痛症状反复且持续时间延长在当地医院就诊,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仍有间断胸痛发作,为寻求更有效治疗方案,患者来到我院心血管内二科进行咨询及治疗。

检查过程中,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都有异常,其中前降支闭塞,回旋支90%狭窄,而且均伴有中-重度钙化。

为进一步明确病情,心血管内二科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通过从血管内逐层观察血管病变情况,能够精准了解血管狭窄程度,进一步提高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性。通过综合检查及评估,患者前降支病变处已存在360°环形钙化,而回旋支病变处也存在180°环形钙化。

图片1.png

这种钙化类似于血管壁内的“石头”,硬度高、难以处理,如同“紧箍咒”一般,若不被及时击破,后续装入的支架有效面积就无法扩大,不能最大程度上改善血管情况。

心血管内二科主任高岩、副主任齐欣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决定采用冲击波球囊(Shockwave球囊)对病变进行预处理。通过冲击波球囊震裂浅表与深层钙化组织,以局部高效的震荡形式,对血管内的钙化结构进行“敲打”,从而改善血管顺应性,便于后续支架植入。

图片6.png

手术高效开展,经过密切配合,高岩和齐欣成功将3*12mm 冲击波球囊送至环形钙化处并进行冲击波治疗,后经过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钙化病变处被震裂打开,裂痕明显,钙化狭窄处血管直径明显增大,这代表血管内的钙化斑块被有效击破,并具备安全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条件,随后手术团队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采用后扩球囊改善了贴壁情况,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该新技术与治疗肾结石的声波技术原理相似,主要通过对球囊进行低压扩张,向病变处发射非聚焦、脉冲式的冲击波,安全地碎裂浅、深层钙化,改善血管顺应性,使得植入支架后能够膨胀良好,进一步减少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是靠声压力波实现球囊内约50atm扩张力的震波效果,而非靠球囊本身的压力来扩张血管,因此,这种手段一方面能够使钙化斑块碎裂,一方面又对周围软组织影响很小,其安全性高、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无穿孔、远端栓塞、急性闭塞等严重并发症。